编者按
伴随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步伐,1950年6月25日,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处正式成立。75载风雨兼程,云南外事人始终秉持初心,勇担使命,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,留下了坚实而有力的足迹。
从成立之初的探索前行,到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,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云南外事的每一步都与时代同频共振。在这波澜壮阔的历程中,无数外事工作者挥洒汗水、奉献青春,书写着云南外事的精彩篇章。
为庆祝云南省外办建办75周年,“云南外事”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建办75周年征文连载。每一篇文章,都饱含着外事人对云南外事事业的热爱与执着,从不同角度展现了75年来云南外事的发展成就与动人故事,是外事工作者们亲身经历的生动记录,是他们对云南外事发展的深刻感悟,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。
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文字,感受云南外事75年的峥嵘岁月,汲取奋进力量,共同展望云南外事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根深叶茂的七十五载
省外办东南亚处一级主任科员 倪莹珊
七十五载春秋流转,云南省外办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,荫庇着一代代外事工作者成长,作为其中一员,投身缅甸相关工作多年,我在这方沃土上深深扎下了根。
一、初识当担,在历史卷宗里触摸传承的温度
当我第一次踏入省外办沉稳庄重的大楼时,心中既有踏入未知的兴奋,也藏着面对一份厚重历史的敬畏和紧张。犹记得刚进办时,我们几个新人一同整理历史档案的一幕幕。眼前,前辈们手写的一摞摞卷宗,纸页已微微泛黄,墨迹却依然清晰有力,字里行间似隐约透出数十年间前辈跋涉于山水之间,伏案于灯火之下的身影以及运筹帷幄、坚守原则的智慧与担当。一位领导曾与我们分享他早年在边境勘界时的工作经历:一次在边境村寨驻扎后摸黑洗脚,洗完后总觉得脚上油乎乎的,怎么也洗不干净。第二天天亮一看,才恍然大悟,原来那盆子白天乡亲们用来盛肉,晚上用来洗脚。老领导讲得绘声绘色,惹得我们一众年轻听众哈哈大笑。笑声中,那份边境工作的艰辛、物资的匮乏、生活的窘迫,却像是无声的烙印,深深打在我们心上。领导谈笑往事,语气里没有抱怨,只有经历风雨后的豁达与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怀念。
这些泛黄的卷宗和领导的故事,无声地诉说着,“当担”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宏大概念,藏在每一次不惧艰难的跋涉里,体现在每一份深夜灯下的字斟句酌中。
二、实战磨砺,在压力中淬炼成长
书本上的知识,在真实的工作面前,显得如此单薄。犹记得进办不足一周,便接到参与接待时任缅甸外交部副部长夫人的任务,这对于初入社会的我而言,无疑是个巨大挑战。那几天,我在网络上疯狂搜索相关资料,在办公室里一遍遍听前辈的翻译录音,一次次核对行程细节,总算有惊无险完成了工作。再后来,得益于组织安排,我有机会到瑞丽外办学习两年,这段宝贵的基层经历,让我在一线环境中全方位提升了务实能力。最近几年,先后接待了不少缅方高层领导,也多次陪同领导出访缅甸。就在前几天,缅甸副总理兼总理府部长丁昂山率团来滇出席第9届南博会,我和领导、同事们通力配合,从前期筹备到现场执行,圆满完成了这场接待任务。从最初的青涩紧张到如今的沉稳协作,正是通过这一次次重大任务,我的耐心、细心、语言能力、临场应变能力和政治敏锐性不断得到提升,虽然常感“本领恐慌”,但这压力本身,正是推动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
三、风雨同舟,大家庭的力量与传承
在应对缅甸方向复杂多变的挑战时,我从未感到孤单,是外办这个大家庭,始终给予我坚强的后盾。2020年初,疫情席卷全球,是同事们挺身而出、奔赴缅甸帮助抗疫,我们在后方协调对接,协助运输,与时间赛跑;2021年,缅甸国内局势突变,原有工作计划被打乱,焦虑弥漫,是领导们沉着冷静、分析形势、指明方向;2025年3月,当缅甸遭遇大地震时,我省迅速响应,我办作为协调枢纽,立即组织救援医疗队星夜驰援。那一夜,我的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,消息提示接踵而至,紧急办理护照出境手续,反复就降落细节与外交部、我驻缅使馆、缅甸驻昆总领馆保持沟通对接,翻译出境人员名单和物资清单,赶制标语横幅等物料,一桩桩一件件全都刻不容缓,令人动容的是团队的凝聚与高效:同事们主动分担任务、配合默契,像一组精密的齿轮紧紧咬合,只为同一个目标—争分夺秒,生命至上。当搭载着云南救援医疗队的飞机冲破夜空,坚定地飞向那片受灾的土地时,心中翻涌的已全然不是身体的疲惫,而是对救援医疗队深深的敬意和身为外办一分子的自豪。
四、荣光在平凡处闪光
外办七十五周年的风雨征程,如同无声而浩瀚的江河。这份工作的不易,不在于惊天动地,而在于日复一日面对庞杂琐碎时的如履薄冰,在于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的坚守与当担,在于无数个默默付出的清晨与深夜。这份工作的荣光,不在于闪闪发光的台前,而是字斟句酌的每一份函件、精准到位的每一次翻译、传递友谊的每一次真诚沟通。
尾声:那杯咖啡和永恒的少年
不久前,我省和缅甸驻昆总领馆联合举办了中缅建交75周年座谈会,我在会场和几位老师在同传间紧张地最后核对分工和流程。突然一杯咖啡出现在我眼前,抬头一看,原来是在滇学习中文的缅甸外交部学员递进来的。他笑嘻嘻地说:“姐姐,给你喝咖啡,今天也要加油!”他那双明亮的眼睛里,充满了真诚和善意。这突如其来的温暖,瞬间驱散了所有疲惫。
那一刻,心底仿佛响起熟悉的旋律,“许多年前,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,奔跑起来,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”眼前这位年轻的缅甸朋友,不正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,奔跑在增进两国友谊道路上的“少年”吗?而我们,又何尝不是怀着同样赤诚的初心,在外办这片沃土上,从当年的“少年”一路成长,再传递给新一代的“少年”。
风雨兼程护国门 精诚服务助外交
省外办机关服务中心车队队长 李自祥
作为承担外交服务保障职责的单位,外办车队始终坚持“外交为民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宗旨,将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作为核心任务。多年来,车队全体同志在办领导及机关服务中心的领导下,聚焦主责主业,不断锤炼队伍、优化机制、提升效能,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、保障重要外事活动安全方面,积累了丰富经验,取得了显著成效,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、业务精湛、作风过硬、能打硬仗的服务保障队伍。其中,2020年10月保障外交部长王毅同志一行赴腾冲出席东盟外长会议的任务,便是对我车队综合能力与精神风貌的一次生动诠释和有力印证。
此次腾冲之行,意义深远,迄今回想仍令人感怀,深刻彰显了车队工作的价值所在。赴会途中,王毅外长讲述了滇缅公路修筑的光辉历史。他以这一彪炳史册的壮举勉励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,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,切实肩负起守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。更让我倍感温暖和鼓舞的是外长同志如兄长般的关怀。他细致询问参勤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,并生动讲述了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宏伟画卷、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。这份来自国家外交领导人的深切关怀,如春风化雨,细致入微,不仅温暖了人心,更增强了大家为国履职、为民服务的荣誉感与责任感。任务圆满完成后,在送行之际的一幕,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参与保障的同志心中。王毅外长下车时紧紧握住我的手,高度肯定道:“辛苦了,从昆明长途行车到腾冲,保障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!”他特别嘱托:“请代我向全体保障人员问好,感谢云南省外办的周密安排。务必确保安全,把车队平安带回昆明。”外长同志真挚的肯定与饱含信任的嘱托,是对我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的最高褒奖,令全体人员深受感动、倍感振奋。
王毅外长的亲切关怀与高度评价,不仅是对外办及全体参勤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,更是对云南省外办工作统筹协调和周密安排的充分认可。我将再接再厉,继续发扬优良作风,聚焦主责主业,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能力水平,以更加优异的成绩,与省外办全体同仁一道,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、展现新时代中国风采、守护好祖国西南门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